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一百六十八章 势力(2 / 2)


“如果唐先生想以雷霆万钧之势在最短时间内摆平掸邦所有大小势力,那掸族人无疑是最好的下手对象。关键问题是我们是否有这样的能力,万一不成功的话又能不能应付他们的反扑……”

“呵,这就不用担心了,不过是池塘里的一些小泥鳅,翻不了什么大泡的……”唐宋笑了笑,车子便又轰隆起来,沿着直线走下去。

其实,便是孙行义不推荐先对掸族下手,唐宋也会一意孤行的。掸族是他进掸邦之前就已经选好的目标,蛇无头不行,这掸族就掸邦里各个大小势力的头头,只要解决了他们,那剩下的事情就是毛毛雨了。而之所以让孙行义发表发表意见,那只是试试他的脑筋如何罢了,看他在社会最底层混了那么多年的水准如何,能不能扶起来,是否可堪大用。至于缅族人,呵,现在还没到时间,林栋在内比都依然忙得不可开交,要是真弄个全国大乱,那收拾起来可就费劲了。还是缓一缓,看这边的缅族割据势力在掸族势力覆灭后又是怎样的表现,表现不好的话,那就对不起了。

不过,就算缅族很识时务,唐宋也准备慢慢下刀子——等腾出空来,以后无乱缅甸哪个地方有缅族人冒头作乱,不听号令,那下手绝不容易,国法军法就是为那些人准备的。不可否认的是,就算再下去几十年,大概也改变不了缅族是缅甸人口最多种族的事实,但军事势力还有政治势力那就不是他们缅族说了算了,否则林栋跟他唐宋干什么去?不将缅族从军政以及地盘第一势力的宝座上赶下去,无论林栋还是他唐宋,这屁股下的凳子都坐不稳啊……所以,为了以后坐得安稳些,现在就必须考虑并进行某些事情了。

车子高高蹦起,重重落下,砰的一声,孙行义暗地一声呻吟的时候不免有些担心车上的军火——这么大的动作摩擦,万一走火……唐宋却是不管不顾,继续问道:

“对了,除了这三大势力,那掸邦别的割据势力又有多少,他们又是怎么分布的?”

孙行义努力将疼痛感抛之脑后,苦笑一声道:

“唐先生,缅甸一共有一百三十五个民族,只要这掸邦有人口定居的各民族,那几乎都成了割据的小势力。没办法,要是各个种族的人不抱成团的话,他们的利益就难以得到保障。这各民族抱成团的时间长了,那也就成了小势力。当然了,缅甸总共就那么多民族,在一直乱世难以生存的掸邦也不可能各个民族都有,不过就算这样,这儿大大小小几十个割据势力还是有的,而且大多都分布在掸邦北部山区丘陵地带——南部都被掸族缅族克伦族瓜分完了,他们也只能龟缩在北边山区了,打别人费劲,别人找他们麻烦也费劲。”

“哈,弹丸之地居然有那么多势力,怎么有点过家家的感觉。”唐宋不禁摸摸下巴,笑道:

“这么说我们汉族人在这边也有割据势力了?”

孙行义苦中作乐的一笑:

“当然有,而且还不止一个呢。最为著名的当然就是掸邦第一第二两大特区了,他们占据的地盘虽然不大,军事实力也不强,但从政治上来说那都是跟缅甸军政府平起平坐的主儿……”

唐宋摆摆手:

“那两个我知道,自然不算,我是说除了他们之外还有没有我们汉族的割据势力。”

“还有一个,掸北有个城市叫腊戍,人口约四万左右,华人和华侨较多,是中缅陆上交通和贸易的中枢。铁路通曼德勒,公路南通东枝,北通中国云南。虽然城小人少,却也算是缅甸北方重镇,那地方就是我们汉族人在掸邦的力量集中地。”

“呵,听着地方不错啊,汉族人在这边那么少,还能占据这么一个重镇,嗯,等事情忙完后什么时候去看看。”唐宋需要看看的地方当然不止这以个,想要将缅甸完全掌控由心,只要是人数过万的城镇,那都要看看,都要将那里的掌权者慢慢换成自己人。只可惜,他现在高高在上,认识熟悉的人太小,便是有心将某些地方换上自己人,却还是缺人啊,所以,便是半路上抓了孙行义这么个伤员也舍不得扔掉。

孙行义摇摇头:

“那地方能被我们汉人占据,可不全是我们缅地汉族人的力量,还是占了北边的光啊。虽然占了个交通要道的大城,可真正论实力,连周边的一些小势力都不如,不过,别的势力就算再强悍也不敢对那地方下手就是了。呵呵,换句话说,腊戍有点像中立地的样子,没什么武装力量,对别人形不成威胁,也没人敢威胁它。”

“呵,这样正好,省得到时候我还费劲,再说自己人对自己人下手,这名声也不好啊。”唐宋笑了笑,便结束交流专心致志开起车来——现在到了一段蜿蜒盘旋的山路,半米之外就是落差上百米的悬崖,加上路况奇差,便是他也要专心点才能保证不出问题。

其实缅甸是个地域很小的国家,总共面积才六十多万平方公里,所以虽然掸邦号称第一大邦,但本身面积也就那么点,因此内比都距离东枝的距离其实并不太远,也就几百公里的距离。所以,就算路况再差,颠簸再多,傍晚的时候,唐宋一行也就已经到了东枝郊外。

一车杀伤力极大的军火在呢,可经不起掸族人的层层检查,那车子也就只能停在荒郊野外了。事实上,从进入掸族势力比较集中的地方开始,唐宋早就动用耳朵避开了不少岗哨,要不然早就露馅了,最起码车子也开不到这儿来。

在郊外环绕的群山边上,唐宋先找了个进可攻退可守遁可走的小山头,然后在山下找了个偏僻干燥的小山洞,先做了阵苦力,将车上的枪支弹药全都搬了进去。

车子还是要开的,谁让孙行义是个伤员呢,忍痛走点近道还可以,远了可不成,尤其还是高低不平的砂石路。要是换到唐宋一个人来,早就将车子扔到哪个犄角旮旯里,然后孤身进入东枝了。

当车子接近东枝的时候,唐宋也便明白那掸族人为何会以东枝作为他们的根据地了。东枝背靠东枝山,有铁路公路直通其他城市,西南数十里外还有名闻遐迩的因莱湖。因为交通的便利,城市本身的富庶不说,在军事上也属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啊。不说别的,万一遇上变故,将大军往东枝山一拉,谁还能拿他们怎么样?呵,要是换他是掸族人,那大军绝对会布置在东枝山周边,嗯,如果将司令部也放在山里,那就更是稳妥了。

事实上掸族人也不傻,当唐宋一行经过简单的检查进入到东枝城里的时候,发现掸族人也正是如他所想那样做的。耳力大放的唐宋固然在东枝城里发现了一个所谓的司令部,但经过仔细辩识却发现那里面的人都是些无足轻重的小角色,一个大校以上的军官都没发现。

问问孙行义,再听听路人的言语谈论,唐宋自然就知道了真相。

吃过晚饭,将孙行义安置到一个简陋的旅馆——想找豪华的这里也没有,唐宋便一个人驾车出发了。至于孙行义的安全,唐宋并不担心,早就来之前就说好了,此行属于高危行动,若是唐宋在他身边的话,或许还能照顾一下,不在身边,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。实际上,唐宋也不想多操心,要是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都无法自保的话,那就只能说明孙行义福薄,没哪个好命了。这算是唐宋对他的对后一关考验,不求他能帮上什么忙,保住自己的性命就行,唐宋可不想因为他而拖上什么后腿。

东枝山在东枝的东边,从城里便可以清楚地看到高耸的山脉茂密的森林,所以唐宋很容易就找到了自己的目标。其实,他的耳朵还在他的眼睛之前就帮他找到了目标。

在东枝山外,距离掸族军方警戒线还有两三公里,但已足够唐宋的音道发挥力量的地方,唐宋坐在车上,淡淡传音道:

“德钦司令,我是内比都唐宋,不知将军可否一见唐某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