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9节(1 / 2)





  江怀璧自从知道了沈迟的伪装后,一直在奇怪这个问题。才智双全的人,从小学习各种知识,如何会甘心整天眈于美色,若如此,他学那些东西做什么?

  沈迟反问:“你看我像是能静下心来,如你一般整天闷在房里想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的人么?”

  江怀璧轻声道:“我不信你没有半点志向。”

  但凡贵家子弟,自小所受良好的家风教养,一言一行循规蹈矩,所学天文地理才艺智谋,不只是为了陶冶情操修心养性。家族中的每一个人都与整个族系兴衰息息相关,尤其在高门大族中的嫡出更是自小被寄予厚望。

  更不用说沈迟还是长宁公主的嫡长子。想当年长宁公主在京城可是叱咤风云的人物,跟先帝说话都是毫不客气的。甚至景明帝处理藩王事宜还插了几句嘴,当今陛下可对这位姑姑尊敬得很。

  这般有能耐的母亲,能教出来一个性格顽劣胸无大志的儿子?

  沈迟并不回答,却反问:“那你呢?你的志向又是什么?”

  第51章 王府

  江怀璧怔住, 她的志向?或者说她的愿望吧。

  小的时候, 她的愿望便是庄氏能够对她温柔一点, 她也能像别的孩子一样在母亲的怀中撒娇。

  日复一日的认真学习只是希望母亲能高看她一眼, 她曾无数次站在母亲的院外, 迎着凛冽的晨风, 一声一声地背诵夫子所教的文章。也曾在妹妹撒娇的时候恭敬守礼地站在一旁, 只希望母亲能赞她一声,然而便是这小小的愿望, 也一直未能实现。

  后来年龄稍微稍大些,江老太爷要求得更严格了, 也入了明臻书院,她的愿望便是每次都能取得好成绩。她那时候对责任还没有特别大的压力, 只是不想让祖父和父亲失望。

  要说起来祖父要比父亲严厉,却也很少打骂她, 实在气急了只会让她跪祠堂。在书院中她优秀地令所有夫子赞叹,从未挨过戒尺。

  这一点曾令所有同窗羡慕,然而除了身边最亲密的人,没有人知道她在习武时受了多少伤,从十二三岁时开始, 出门各种刺客还有各种下毒诱惑,她将所有的伤痕都死死隐藏住, 展示给所有人的是一个无坚不摧的江家嫡子。

  直到有一天在沅州,祖父和父亲将她带进祠堂,将已经重复多次的江家历代兴衰一字字郑重再次讲给她, 她将每一个字都牢牢记在心里,才知道这些年起早贪黑的学习都是为了什么。从那以后,落在她肩上的责任便是护好整个江家。

  江家的子嗣中属江怀璧这一辈人最稀薄,江老太爷的嫡长孙出自二房,然而江怀远出生便有不足之症,后天又命途多舛,身体孱弱见不得光,下一代便都交给了江怀璧一人。

  她一次次的回头只知道自己肩上的重担,至于志向?若为男儿身,当建功立业,然而她有意入仕仅是为了护着父亲,将江家的荣耀延续下去,并未曾感受到一丝快乐;若为女儿身,便满心期许着得遇良人情深义重相夫教子一生无忧,然而她自穿上那身衣袍起便没有了选择。

  尽管如此,迷茫也好,疲累也罢,她却从未退缩过。

  眼睁睁地看着这浑浊人间,将自己生生逼成了一个冷漠无心的疯子。

  那以如今的身份呢?

  “秋闱已过,自然是三年后春闱入仕。”

  沈迟问:“那以后呢?就像你父亲一样,在那官场上纠缠不清,你死我活地争到死?你父亲好歹还有过一段风流韵事,年少轻狂娶了个合心的妻子。那江怀璧,你呢?你若要为江家延续香火,也总得娶妻吧。我一直好奇,你的年少轻狂呢?”

  她的年少轻狂呢?她循规蹈矩,丝毫不敢逾矩,小心谨慎地走到如今,回头看竟没有可回忆的事情,平平淡淡冷冷清清,一如她的性情。

  有些东西忽然坠下来,压得她喘不过气来。她尽量保持理智,不过片刻便双目清明。

  脑海中所有混沌往事一扫而光,似乎所有都平静了下来。

  附近的花草在夕阳下熠熠闪光,初夏和暖的风在花草上拂过一层彩色的波澜,樟树的叶子在头上轻轻地响,马儿静静地立着,耳朵时不时动一动,眼睛似乎也在凝望着夕阳。

  “走吧。今晚之前赶到城中,越早办完越好,”沈迟起身去牵缰绳,又回头道,“丁瑁此人比晋王还精明,且不好惹,我们估计得费一番心思。”

  当两人已经上了马,便开始加快了速度,前路仍旧平坦无阻,江怀璧稍慢些跟在沈迟后面,看着他的身影在夕阳里穿梭,忽然就想起了萧羡。

  萧羡也是无拘无束惯了,但他却没有这么多心思,整天倒也乐乐呵呵地过着。前天听父亲来信说了周、方、阮三家的事情,也不知有没有牵连到萧羡。左右萧羡他父亲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落井下石的事情,只怕若他又说了些什么,陛下恼了萧家。

  还有萧羡的婚事呢?若没猜错,应该快成婚了。说不定她这次回去还能赶上赴宴。毕竟多年知己,还是盼着他能好好的。

  “江怀璧,我记得你记仇记得狠。你知不知道我也记仇的。”沈迟稍微放慢了速度,想了想还是跟江怀璧解释道,“大约五六年前吧,那个时候晋王府与永嘉侯府关系还算亲密,丁瑁跟着晋王也常在侯府走动。因着他智谋过人,母亲非常欣赏他,若有要事商议都会让他立在旁侧出谋划策,他也未曾让母亲失望过。”

  “然而有一次似乎是发生了什么误会还是其他,府中人传言丁瑁与母亲身边的婢女不清不白,母亲当即就变了脸色。但碍于情面还是将那婢女赐予丁瑁,丁瑁自然不敢收。几番推辞下那婢女脸皮薄觉得丢了自己的脸也丢了母亲的脸,竟自缢了。母亲自那以后便对丁瑁没有好感了。”

  马儿速度不减,两人却奇迹般地默契,始终保持在同样的速度上。

  江怀璧问:“总不会就因为这件事长宁公主就对丁瑁起了杀心吧。”长宁公主厉害归厉害,却还没有到不分青红皂白、心胸狭窄这种地步。

  沈迟没有转头,只是继续道:“那自然不是。是今年的事。晋王进京后与母亲小坐,言谈中对秣陵海家的权势非常非常看重。”

  江怀璧接道:“所以就有意让宜宁郡主与海家联姻?”

  “看来你知道了。不错,这主意是丁瑁提出来的,母亲当时便很愤怒。没想到之后便听说海家在陛下面前也提到了这件事,母亲觉得是晋王所为。小妹知道后自是不愿意,那几天脾气大的很,偏偏丁瑁竟敢私下劝解小妹,母亲得知后便能猜到这件事必又是丁瑁的主意。然后便起了杀心,若非顾着晋王的颜面,早就剁了他了。小妹可是母亲的心头宝,如何容得他这样算计!”

  后来两人便都知道了,长宁公主假借海鱼之名让沈迟下江南去找海家解决此事。

  然而沈迟一出手就废了海逊这个人,不漏丝毫端倪,于海逊的性情来说合情合理。

  想起海家沈迟就开始抱怨起来:“你是不知道那个海家,老大在北境舍生忘死保家卫国,一身的力气谋略,家里人疏于练武也就罢了,竟还开始做经商的生意了!那海逊做生意染了一身的腥味儿,还总在秦楼楚馆里待,唉……得亏我妹妹没嫁过去,要不然得受多大的苦。”

  江怀璧默了默,忍不住道:“宜宁郡主若是真嫁了海逊,怕是海逊早就没命了。”

  沈迟:“……”

  也是,以沈湄的性情,海家怕是管不住她,只会一团糟。

  两人沉默片刻,不约而同都加快了速度。这件事越早解决越好,四月已过去一半,无论是哪一方都再也耗不起时间了。

  .

  景明帝将三家的事情交给江耀庭后,三家却毫无动静。按理来说自家人落难,家人都该求个情什么的,然而现在却是安静得很。

  周蒙自知儿子行为的确不妥,已先慌慌张张递了封折子请罪,并适时告了“病假”,周炜的事情即便他能解决他也不会出手。周炜与周烨不同,长子自小到大很少让他操心过,一家人的厚望都寄托在他身上,然而不成器的老.二实在是个惹祸精,周蒙在严加管教的同时,已经习惯了让他自食其果。

  方恭碍着面子一直不肯开口,他与江耀庭一向井水不犯河水,为了自家儿子的事情去低下头求情的事情,他可做不来。更何况,这件事是景明帝吩咐的,说不定暗中盯着呢。是以他也安安静静,却并没有请罪,而是任凭江耀庭处置,自己则如常办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