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一百四十五章:难不成明日开战,他顾锦年能召唤出陨星,砸死十万铁骑?(2 / 2)

所以他希望顾锦年早点离开,回京都等待消息。

只是,面对老爷子所言,顾锦年摇了摇头。

“爷爷。”

“孙儿打算等开战后离开。”

“我不希望别人说您的孙儿,就要特殊对待。”

“虽不能提枪上阵,但孙儿体内流淌的还是顾家之血。”

顾锦年开口。

去陵园之前,顾锦年也打算议和结束后就离开,无论结果如何。

但现在,他想要留下来,至少等到首战结束再离开。

大夏将士浴血奋战,自己却被保护离开,这不是成了笑话?丢了顾家人的脸面?

听到此言。

顾老爷子很欣慰。

“好。”

“周逵,这段时间你跟世子,锦年有任何需求找他就行了,爷爷有事要忙,陪不了你。”

顾老爷子开口,他让一名随将跟着顾锦年也好照料。

“好,爷爷您忙。”

马上就要开战了,老爷子的事情很多,他心里清楚,自然不会去打扰。

等顾老爷子走后。

周逵也立刻走上前来,他看起来三十来岁,五大三粗,穿着战甲,即便是炎炎之日,也没有褪去战甲。

“见过世子殿下。”

“世子殿下,末将一直听闻您的事迹,打心底佩服啊。”

周逵走了上来,满是笑容。

“将军客气了。”

顾锦年拱手礼道。

“世子殿下,末将现在给您安排住处。”

周逵出声,要给顾锦年安排住处。

“不用,就住在大营内就好,与常人一般。”

顾锦年特意叮嘱一句,他不想搞的太复杂化,正常就行。

“世子殿下,这......有些不妥啊。”

周逵出声,神色有些变化。

“没什么不妥的。”

“就这样安排。”

“对了,周将军,这两天劳烦您多给我讲一些军中之事,各方面我都要了解。”

顾锦年出声,将士是大夏王朝最强的矛,也是大夏王朝最大的底气。

自然要好好学习,总不可能做个纸上谈兵的儒臣吧?

唯独了解将士,明白军中一些事情,才能更好的去调整,以及制定不同的规矩。

“行。”

“世子殿下,请。”

周逵也不是做作之人,顾锦年开口了,他也不啰嗦,立刻安排。

如此。

转眼之间。

过了两天时间。

大夏皇宫。

朝堂之上。

文武百官左右而立,永盛大帝端坐在龙椅之上,面色平静。

“传大金使臣入殿。”

随着魏闲之声响起,很快一道身影朝着殿内走来。

是大金使臣。

后者朝着永盛大帝一拜,高呼大夏皇帝万岁,随后从衣袖之中取出一份奏折道。

“陛下,三朝议和在即,贵国宰相李善已签署议和契文。”

“匈奴国提出银两赔偿,矿山赔偿,大金王朝与扶罗王朝,为求东荒太平,愿代替大夏王朝支付银两,至于矿山赔偿,我大金王朝愿派十万僧人,于边境建下寺庙。”

“消除百姓怨魂,为两国增加国运,而匈奴国唯一要求,便是希望大夏王朝修改史书,促使两国友好。”

“此番议和,四方满意。”

“然大夏世子顾锦年,单方面作废议和契文,甚至传闻,掌掴李相,因一己之怒,意图东荒和平。”

“向匈奴国索要十万万两白银赔偿,更是要求匈奴国主犯自裁谢罪,还要匈奴国国君下罪己诏。”

“列出不可答应之条件,根本无意议和,匈奴国国君大怒,欲要宣战,但在扶罗与大金王朝调和之下,派臣前来大夏京都,面见圣上。”

“询问结果,想问一问,顾锦年到底有没有权力干涉这次议和。”

大金使臣,将所有事情全部说清楚。

来龙去脉,仔细无比。

而随着他的声音落下,满朝文武不由哗然了。

“掌掴李相?”

“修改史书,便归还十二城?”

“十万万两白银赔偿?这,.......”

文武百官都没想到,这次议和居然是这样的结果。

有人惊呼,李相被顾锦年掌掴。

但更多人惊讶的是,这次议和,大金王朝和扶罗王朝竟然愿意为大夏支付补偿?

这还真是不可思议啊。

实话实说,这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,大夏完全可以答应。

甚至这段时间,满朝文武都在权衡这次议和之事,最终大家一致觉得,补偿三万万两白银,外加上修改史书,是可以接受的。

现在连三万万两白银都不用给了,只需要修改史书,这简直是白送。

当下,有官员不禁开口。

“陛下。”

“这顾锦年只是礼部郎中,岂能作废议和之权?”

“再者,此番大金王朝,扶罗王朝,诚意满满,心系东荒百姓,此乃大国善举,还请陛下下旨,将顾锦年调回京都。”

吏部右侍郎站了出来,第一时间开口,表达了自己的想法。

很快一位位官员走了出来。

他们的意思大致一样。

议和!

对他们来说,是一件好事,不打仗,国家安定发展,也不会出现太多的问题。

这一刻,就连兵部尚书赵益阳都不说话了。

倒不是不想帮顾锦年,而是议和的条件太好了。

几乎是白送给大夏王朝十二座城。

站在国家利益角度,还真别说,挺好的了,比预想当中好太多。

过了半刻。

当没有人继续出声后,永盛大帝的声音,这才缓缓响起。

“回去告诉匈奴王。”

“锦年之意,既是朕的心意。”

永盛大帝淡淡出声。

他端坐在龙椅上,一句话让百官皱眉,也让大金使臣皱眉。

在所有人看来,扶罗王朝与大金王朝出面,应当给予大夏一定的压力,而且两大王朝愿意帮大夏王朝支付其他所有的补偿。

大夏王朝没有理由拒绝啊。

不仅仅是没有理由拒绝,而且大夏王朝应当感到喜悦与开心。

可没想到的是,永盛大帝竟然拒绝了?

“陛下。”

有朝臣开口,忍不住想说几句。

然而,永盛大帝一个目光之下,后者不敢顿时不敢多语了。

“大夏圣上。”

“此番议和,为的是东荒和平,这件事情,大金王朝与扶罗王朝其实根本不需要掺和,大夏与匈奴血战,对我等两朝来说是一件好事。”

“但为东荒百姓,大金王朝与扶罗王朝,舍弃小利,为东荒大利,努力调和,圣上为大夏的帝王,于情应当避免战争,于理也应当守护东荒之境。”

“还请圣上三思。”

大金使臣开口,他注视着永盛大帝,希望对方能够三思。

同时他也想不明白,为什么永盛大帝拒绝议和。

“朕说了。”

“锦年之意,便是朕意。”

“大夏不需要两朝帮忙,也不需要靠别人的施舍,拿回本就属于朕大夏的城池。”

“用这种方式拿回,对大夏来说,是一种耻辱。”

“回去告诉匈奴王,告诉大金的皇帝,还有扶罗的皇帝。”

“从一开始,朕就没有打算议和。”

“十三年前的血债,朕要让匈奴国血偿。”

“匈奴国最大的机会,就是答应锦年的要求,这是他们唯一的活路。”

永盛大帝开口。

这一刻,他站起身来,望着对方,神色冰冷无比。

是的。

从头到尾,他都没有想过议和,他就是要让匈奴人血债血偿。

至于顾锦年开出的条件,他也可以接受,归还十二城,赔偿,自裁,下罪己诏。

这个不是不可以接受。

此言一出,满朝文武沉默。

尤其是之前出声的官员,一个个低着头,面色难看。

他们明显是主和派,却没想到陛下从头到尾都没考虑主和。

“圣上。”

“倘若当真宣战,必再造杀孽,那个时候,东荒又要大乱,再者,大夏也不一定能赢。”

“圣上,应当息怒,三思而行。”

大金使臣开口,他也没想到永盛大帝竟然是这种想法。

不过他没有生气,也没有恼怒,依旧是请永盛大帝三思而行,希望永盛大帝能息怒。

“滚回去让匈奴王三思而行吧。”

“还有,大金王朝和扶罗王朝最好不要插手这件事情。”

“若是被朕发现两朝敢参与进来,暗中帮助匈奴国。”

“西北还有百万大军坐镇,到时候破了匈奴王庭,再马踏扶罗古都。”

“记住,朕不是靠读书坐上这个位置。”

“来人,送使臣离京。”

永盛大帝开口。

尤其是最后那句话,更是霸道无比。

他不是靠读书登上这个皇位的,而是踩着一具具尸体走上去的。

一时之间,大金使臣彻底沉默了。

他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
最终低着头,恭敬一拜,随后退场。

待大金使臣离开后,永盛大帝将目光看向满朝文武。

尤其是方才指责顾锦年之人。

“尔等应当好好反省反省了。”

“丢了大夏的脸没关系,不要丢了大夏的骨。”

永盛大帝出声。

说完此话,他转身离开,没有什么怒意,但这种没有怒意,更让人畏惧。

如此。

翌日。

大夏潼关城。

军营内。

这几天整个军营都显得热闹。

只因大夏世子,顾锦年来了。

不仅仅来了,而且跟将士们同吃同住,没事的时候更是帮忙搬运军需品,亦或者帮将士们写信。

一开始,大家觉得顾锦年是在装模作样,可随着两三日的接触,所有人都发现,顾锦年没有半点做作。

吃,狼吞虎咽,没有半点嫌弃。

睡,被子一盖,没有半点异样。

甚至顾锦年还做了一些十分古怪的东西,拿一些杂草,浸泡在水中,封闭一天,喝起来酸酸甜甜,有点像酒,但又没有酒味,也不上头。

这个是最主要的,军营严禁饮酒,可将士们大多数嗜酒,再加上即将要开战了,多多少少还是挂念着。

顾锦年这么一折腾,得到了整个军营一致好评。

而此时。

马厩内,周逵带着一些将士,正在为顾锦年讲解一些事情。

“世子殿下。”

“我大夏战马,强壮有力,虽不足匈奴与大金战马,但远超扶罗战马。”

“这养马之术,也是大夏这些年一直在研究之物,其主要原因还是血脉和饮食问题。”

“匈奴人的战马,乃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战马,血脉强大,这一点比不过,大金王朝的战马,吃的就是龙米,这东西咱们大夏难求。”

“倘若咱们大夏也有龙米的话,不是末将吹牛,一对一,杀匈奴人如杀鸡一般。”

周逵开口,指着大夏战马如此说道。

而顾锦年也在仔细观察战马,古代战争,兵器护甲其实已经没有太大的提升了,骑兵是最强的战斗力。

抛开无法提升的东西,这战马最为关键。

顾锦年特意过来学习,就是希望有朝一日,能不能培养出一批强大的战马,如此也算是提升大夏国力。

而就在顾锦年仔细学习时,一道身影快速走来,看见周逵无比严肃道。

“周将军,镇国公有令,速往军中大营。”

他开口,朝着周逵一拜。

听到这个消息,周逵微微皱眉,但也没有啰嗦,望着顾锦年道。

“世子殿下,末将有急事先走了。”

周逵出声道。

“无妨,将军忙去。”

顾锦年点了点头,不过大致也猜到是什么事情了。

算上路程的话,估计大金使臣已经回来了,只怕要开战了。

随着周逵离开,顾锦年也在认真观摩着这些战马。

很快,周逵来到军机大营。

而此时,所有主要将军齐齐出现,镇国公正在大营当中与诸将排练战事。

大约一个时辰后。

镇国公的声音响起。

“传令下去。”

“明日出城迎战,随时做好冲杀准备,首战不可输。”

镇国公开口。

明日要真正开战了。

随着命令下达,一瞬间整个军营彻底忙碌起来了,所有人开始准备,搬运军需品,牵来战马,一些将士更是直接开始演习兵阵。

显得热火朝天。

对于战争,有人畏惧,也有人期待,

而与此同时。

匈奴王庭内。

气氛压抑到了极致。

“大夏王朝,当真是霸气啊。”

“无条件归还十二城也就算了,居然还想让本王赔偿十万万两白银?”

“可笑,当真令人可笑。”

“是不是十三年的修养,使得大夏认为,本王的匈奴铁骑,打不过他们大夏王朝?”

匈奴王怒吼。

王庭内,他攥紧拳头,是真的愤怒。

再听完大金使臣转述之后,他气到怀疑人生。

这一刻,没有人再说话了。

即便是大金王朝的使臣,亦或者是扶罗王朝的使臣,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。

“传本王之令。”

“明日发兵二十万,本王倒要看看,大夏王朝有怎样的底气。”

“凭什么敢要本王赔款十万万两白银。”

匈奴王出声,既然大夏王朝要战,匈奴国也不畏惧。

“王上。”

“此番开战,还是有些不妥啊。”

此时此刻,哈律木开口,劝阻匈奴王。

“不妥?”

“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,还有什么妥不妥的?”

“难不成真要匈奴国赔偿十万万两白银给他们吗?”

匈奴王注视着哈律木,眼神当中是怒意。

“非也。”

“王上,我匈奴国运被削,而且顾锦年还在大夏边境没有离开,万一顾锦年又写诗,削我匈奴国运,只怕对此战不利啊。”

哈律木道出他心中的担忧。

其实还是跟国运有关系。

议和是一件好事。

无论是对大夏王朝还是对匈奴国。

匈奴国战力无敌,可问题是国运被削了三次,真保不准会发生什么意外。

“可笑。”

“一个顾锦年能如何?他是削匈奴国运不错,但国运还在,没有伤其根基,此战若能胜,失去的国运都将回来。”

“十万铁骑之下,首战即可大捷,难不成说,就因为一个顾锦年,我匈奴国就要忍气吞声?”

“再者,即便是再削国运,又能如何?死战之下,国运受到部分影响,也改不了战局。”

“难不成说,顾锦年还能召唤火石,砸死我匈奴十万铁骑?”

匈奴王来气了。

劝阻他可以理解。

但拿一个顾锦年来劝说自己,这简直是侮辱自己。

匈奴国连大夏王朝都不怕,居然去担心一个顾锦年?

他是真不服。

而此言一出,哈律木沉默了,因为匈奴王说的一点没错。

“王上。”

“我等认为,匈奴可战。”

“大夏王朝无非就是觉得贵国国运削弱,想要试探性一战。”

“所以必须要给大夏一个教训,让他们知道,贵国的强大。”

“这样一来的话,大夏王朝就会老实了。”

扶罗王朝的使臣开口,他现在支持开战了。

“恩。”

“的确可以给大夏一个教训,匈奴铁骑,的确天下无敌,明日十万铁骑横推之下,首战屠十万大夏将士,那个时候大夏王朝就会老实。”

“而后,大夏皇帝必然议和,即便他不想议和,满朝文武也不会答应。”

“那个时候,就让大夏王朝赔款,到时候条件就是我们开了。”

大金王朝的使臣也跟着开口。

他们现在转换思路。

本来是希望以议和完成他们的利益交换,却没想到大夏王朝油盐不进。

那只能通过战争来重新谈判了。

王朝之间,也不可能一昧的退让。

该打也要打。

“好,到时候就希望两位能多多援助了。”

得到两大王朝的认可,匈奴王也满意的点了点头。

当下。

匈奴王缓缓出声。

“传本王军令。”

“击鼓!”

“明日午时,宣战大夏。”

他出声,霸气无比。

很快,匈奴国边境,战鼓如雷,轰轰作响。

而潼关城内,也早已经敲响战鼓。

两国于一个时辰后,正式宣战,各自送往战帖,完成最后一步。

明日午时。

决一高下。